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济宁高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8年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济宁高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8年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8年12月26日 17:15:38 访问量:816 作者:谭涛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8

 

 

 

 

 

 

 

 

 

 

 

济宁高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8年12月14

 

 

 

2018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济宁高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济宁高新区职业中专是济宁国家级高新区兴办的一所综合性的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83年。学校开办资金810万元,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占地108亩,建筑面积11788平方米;建有图书室、微机室、钳工实训室、焊工实训室、电子电工实训室和数控实习车间,教室均安装多媒体教学平台,以提高教学质量;现开设制药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高铁乘服方向)、机电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等4个专业;在校生1200人,在职教工75人。学校坚持走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办学路子;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强化学生实验实训能力;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实践、生活环境。

(二)学生情况。

近几年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现在校生1166人,2018年招生366。2018级新生中三年制长班学生全部是应届初中毕业生。学生在校学习稳定,巩固率达到99%以上。2015级毕业生384人,现已经全部安置就业。招生人数较上一年度有所提高,就业安置情况也比上一年度好。

(三)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师总数为75人,生师比15:1,其中,,专任教师60人,占教师总数的80%;专业教师4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6%;双师型教师20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50%;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到本科学历。现有高级教师14人,一级教师30人,职称比例较为合理。整体的数据较上一年度没有变化。

(四)设施设备。

学校现有图书室、微机室、钳工实训室、焊工实训室、电子电工实训室和数控实习车间,实训设备价值300万元,其中微机室共150个工位,钳工实训室有50个工位,焊工实训室有50个工位,电子电工实训室有50个工位,车工和数控实习车间有20个工位,生均实训实习工位达到4人一个,基本能够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图书现有2万册,人均20本。基本数据与去年相当。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学校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数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得到提高,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义务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安全、环保意识较强。大多数学生都能客观认识自我、评价他人,自信、自律,能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组织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要求他们掌握体育活动的一般知识和技能;近年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在均98%以上。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多数学生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与所学专业相匹配,掌握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常识性知识。能按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的通知》要求修完规定的《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必修课程,成绩合格率在95%以上。重视养成教育,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定学习计划,独立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做出符合逻辑和较为科学的价值判断。大多数学生都具备了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生取得与所学专业相关,由劳动等有关部门颁发的专业技术(或技能)证书比例达到95%。在顶岗实习中,学生恪守实习纪律和操作规范,95%以上的学生能够达到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从无因学生引起的大的生产安全事故或客户投诉。毕业生的就业率也能达到98%以上。

(二)在校体验。

为使学生在校能学到一技之长,学校积极改善实践教学场所条件,提高实践水平、层次;实践指导教师精心组织,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能结合社会和生产实例,扩大学生知识面,得到学生的认可。学校对参与实验、实训、实习的学生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满意度为98.90%。

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体现了“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学校发展目标与规划基本适应我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良好。校园自然环境幽雅美观,经常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道德、第二课堂、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大力鼓励引导学生举办各种社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为同学们培养兴趣、发展个性和展现自我搭建了舞台。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校园安全满意度非常高。

(三)资助情况。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学生资助政策,确保学生资助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按时、足额发放。2017-2018学年度发放助学金88000元,全部学生落实了免学费政策。

(四)就业质量。

学校坚持走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办学路子,并不断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强化学生实验实训能力,使得毕业生广受用工企业的欢迎。近几年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都能达到98%以上,对口就业率能够达到80%以上,初次就业的起薪能够达到2500元以上。近两年学生就业的单位主要是:山东鲁抗辰欣药业、如意集团、中国重汽、威海威高药业等,都一些大型企业,学生就业后有较好的保障。

(五)职业发展。

学校非常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强化常规管理,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根据区内专业人才需求和企业用工情况,协调强化校企间的联合办学、订单培养,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制药技术、机电技术应用和旅游服务与管理(高铁乘服方向)等重点专业。围绕这几个重点专业,不断加大专业教师培训力度,组织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对师生进行培训。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内部管理为抓手,严格执行《济宁市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不断加强课堂管理,全面提高文化课、专业课、实验实习课的水平。突出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的管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充分发挥微机室、电工实验室、钳工实验室、电气焊实验室和实习车间的功能,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二)教育教学改革。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领域和内容,将企业的生产过程融入教学之中,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扩大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和订单培养,探索与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创新创业设计竞赛和成果展示活动,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途径。

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建立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打造特色专业群,重点建设数控、机电、制药技术等特色品牌专业。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按照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普职相互沟通的总体思路,系统推进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改革,逐步建立适应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推动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改革,推广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要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教学文件,适应生源、学制变化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监控。引导行业、部门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完善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抽查。引入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专业教学情况评估,建立质量评价报告制度。将在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及毕业生就业比率、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形成多方参与、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考评机制。

坚持将行业要求、行业规范标准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把国家和省、市技能大赛内容融入校本课程体系中。学生参加省市级以上技能大赛的成绩迅速提升。不断探索专业教学考核与技能鉴定结合办法,鼓励学生一专多能,取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双证率达99%以上,就业率98%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80%以上,学生就业满意度达98%以上。

(三)教师培养培训。

突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省、市级专业培训,并做好培训后的总结交流工作;积极鼓励教师申报省、市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做好教育科研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业务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四)规范管理情况。

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工作:学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充实学校管理制度,并注重抓好落实工作。规范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实行计划目标管理。每学期初,制定学校整体工作目标和各处室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实施目标管理;对领导班子、教职工和班级工作,强化过程性管理,进行过程量化考核,与绩效挂钩,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工作中,领导班子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照相应制度加强过程性管理,且抓好落实;广大教职工都能以学校大局为重,自觉维护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内部管理为抓手,严格执行《济宁市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不断加强课堂管理,全面提高文化课、专业课、实验实习课的水平。突出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的管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充分发挥微机室、电工实验室、钳工实验室、电气焊实验室和实习车间的功能,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加强学生常规管理:按《班级量化考核细则》从学习、卫生、纪律、安全、出勤率等方面对学生严格管理,规范学生会日常管理、班干部日常管理和学生自身自我管理,强化学生养成教育,利用广播室、手抄报、学习园地、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逐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加强财务管理:加强对学校公共财产、公共设施的管理、维护,按照上级要求定期进行国有资产的登记核对和上报工作。并加大对教育教学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加强安全保卫工作:为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在校内重点部位安装了探头及视频监控设备,为保卫处配备了技防器材。及时维修师生宿舍、加固校园围墙、检修水电设备等,确保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优化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五)德育工作情况。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德育课堂的教育主渠道作用,坚持以价值观教育引领知识教育,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建设一批学生真心喜爱和终身受益的德育课程。树立系统培养、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的人才观,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鼓励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差异化发展。经常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道德、第二课堂、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大力鼓励引导学生举办各种社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为同学们培养兴趣、发展个性和展现自我搭建了舞台。

(六)党建情况。

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以开展“学党章、守纪律、讲规矩”主题学习教育为抓手,紧紧围绕“反对四风、服务群众、推动教育发展”这一目的,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在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校企合作

为提高职业学校的生存能力,学校不断改变办学思路,创新办学模式,继续秉承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订单培养的思路,与区内辰欣制药、重汽集团、如意集团、雪花集团等开展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几年来为高新区各大企业培养输送的近2000名合格的技术工人,为高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近两年,在区内企业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形势下,学校转变观念,不断加大与区外大型企业沟通联系,顺利把14级和15级毕业生分批安置到辰欣药业、如意集团、海信集团、济宁正新叉车销售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威海威高药业、LG集团等企业,圆满地完成了就业安置工作。

五、社会贡献

学校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和上级教育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面贯彻国家、省、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指示精神,以“立足高新区经济、服务高新区企业”为已任,紧紧围绕高新区产业发展趋势,不断调整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及专业设置,加快向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转换;不断加快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加快基础建设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形成了适应高新区经济发展需要和企业用工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开拓务实、高效、灵活的办学新局面,几年来为高新区各大企业培养输送的近2000名合格的技术工人,为高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六、举办者履责

(一)经费保障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加快我区职业教育发展,高新区建立保障机制,将职业教育纳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切实解决好职业教育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职业教育经费拨款占教育经费总额比例逐年提高,国家助学金及时足额发放,生均办公经费足额发放。每年都安排校舍维修专项经费、兼职教师聘用专项经费以及设备购置专用经费,用于发展职业教育。

(二)政策措施。

为提高学校办学能力,高新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确保职业教育发展。完善教师队伍编制管理。落实职业学校在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内,按照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要求,合理制定流动教师配备的具体方案。新增教师编制主要用于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引进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制定和改进职业学校教师招聘办法,将专业工作经历和职业资格作为专业教师招聘基本条件。建立企业能工巧匠进职校的“绿色通道”,引进、培育职教专业领军人才。鼓励支持技能大师、技术能手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专业对口岗位挂职锻炼。制定了高新区职业教育2016-2020年发展规划,为学校发展指明了道路。

七、特色创新

特色专业:制药技术专业

我校制药技术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成为学校的骨干专业,毕业生也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程度。2006年学校抓住机遇,与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沟通联系,进行了首批毕业生的安置,从2007年开始就与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就业安置合同,开始了校企合作的道路。校企双方的合作从单纯的就业安置,到订单式培养,再到联合办学,共同参与学生的教学及在校的管理,校企合作的模式不断更新完善。制药技术专业每年的招生量都有突破,在校生规模每年均保持在300人以上,专业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当年专业对口率稳定在80%以上,一年以上就业稳定率高于70%。经过近十年的重点培育和全面发展,其示范引领作用已经凸显。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我校各项管理制度健全,落实比较到位,但有待进一步精细化、科学化。

2、学校现有的电子实训室、电工实训室、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数控等实验实训场所,存在设备陈旧、急需更新换代等情况;有些专业实验实习设备陈旧,不能满足现在的教育教学需求,在规模和基础条件上不能满足我校日益增多的招生和社会性培训技能的实验实习需要。

3、近年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虽然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中高级教师比例有较大提高,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受用人机制的制约,技能型人才引进渠道不畅,双师型教师较少,严重制约人才培养素质和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4、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欠深入和系统化。

(二)、整改措施

1、加大基本建设力度,建设符合专业发展要求的实验实训基地,并不断完善内部设施。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逐步探讨由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兼职讲授实践技能课程的机制。

3、重点专业建设。围绕市场设专业,根据需要育人才。设立符合市场需要的专业,不断充实实验实训设施。加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中等技术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4、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建立、完善运行机制,加强教师培养和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完善课程实施体系。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调整工作思路,推进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确保教学各项规范要求的有效实施,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再接再厉,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

 

编辑:谭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济宁高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特此声明。